当前位置: 信用研究 > 专题研究 >

供需矛盾导致全球机械制造行业盈利能力难以明显改善

发布时间:2017-08-23 10:28:58 点击: 字号:【
  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仍然乏力,中国经济也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强周期性特点导致机械制造行业表现不景气,2016年一些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主体信用等级也遭下调,行业信用风险持续上升。

  尽管未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逐步实施,相关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将被拉动,为全球机械制造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但中国前期实施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使机械制造行业产能急剧扩张而导致过剩产能,加剧了同质化竞争,行业利润持续下降。同时钢价回暖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压力,因此预计机械制造行业盈利能力难以明显改善。

  一、随着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机械制造行业的有效市场需求不足,行业结构调整压力依旧较大。

  机械制造行业的产业链较长,对全球各国国民经济的影响较大,其上游是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下游涉及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行业等很多领域,行业发展与固定资产投资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根据世界银行估计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GDP预计增速为2.70%,比2016年上升0.4个百分点,延续弱势回暖趋势。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和美国GDP增速均有所下降,欧元区经济温和回暖,各主要成员国经济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逐渐摆脱疲弱走势,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淡化,经济缓慢复苏。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宏观经济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机械制造行业外部环境总体偏紧,虽然市场逐渐回暖,但行业有效需求仍然不足,行业结构调整压力依旧较大(见图1)。

  另一方面,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其中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以中国为例,在房地产领域经过一段时间快速发展后,2015年,受库存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基本没有增长,直接抑制了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机械等产品的市场需求。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具有调节经济增长的功能,在房地产行业增速减缓已逐渐常态化的情况下,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为机械制造行业下游需求的稳定提供一定支撑。长期来看,虽然市场需求逐渐回暖,但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机械制造行业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

  二、部分机械制造企业的海外市场业务拓展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其财富创造能力提升,但是行业产品保有量高及产能过剩使得产品销量依然没有改善,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仍然较弱。

  受下游需求不振的影响,工业机械产品价格纷纷下调,企业销售收入下滑明显,2016年全球排位前50的工业机械制造企业的营业收入比2015年平均下降2.6%,但低于2014年12.2%的下降幅度(见表1)。

  在产能快速扩张影响下,工业机械主要设备保有量随之上升,且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较大规模的设备保有量则使得复苏时间进一步拉长。在产能过剩、内需支撑因素不足背景下,行业内企业加速进军海外市场以消化过剩产能。以中国为例,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徐工集团分别完成对世界混凝土机械制造企业前三强意大利CIFA、德国普茨迈斯特、德国施维英的收购。中联重科收购德国M-TEC公司,并宣布拟收购全球知名施工升降机企业荷兰Raxter公司部分股权;三一重工实现与世界领先起重机制造商奥地利帕尔菲格集团交叉持股。通过国际并购重组、合资等资本运作手段获得核心技术、品牌以及国际市场营销体系,从而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份额。

  为了争夺国际市场,机械制造企业不断加大海外建厂力度。三一集团2014年11月公告称拟发行可转债,其中拟投入10.18亿元用于巴西产业园建设项目,于2016年6月完成设备调试和试生产;徐工巴西制造基地于2014年竣工投产;中联重科在2012年与印度Electro-Mech公司合资建立塔式起重机生产基地,且巴西生产基地于2014年具备生产能力。世界各国机械制造企业通过本地化制造,企业可以降低综合成本,为海外客户提供更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及更及时的服务,同时也为产品出口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同时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和对海外市场的拓展,机械制造企业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整体上呈上升态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随之逐步增强。

  总体看来,工业机械主要设备保有量较大,但设备利用率较低,下游需求复苏对设备主机厂的销售拉动作用仍有较长的滞后期。预计未来不同工业机械产品销量表现将有所分化,为消化过剩产能,中国机械制造企业将加快海外市场战略布局,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三、随着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波动,机械制造行业成本控制能力面临挑战,这将直接影响机械制造企业盈利空间,进而影响其偿债来源的稳定性。

  机械制造行业产品成本中钢材占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工业大型机械,比如船舶制造、港口机械、铁路机车等,钢材成本占到总成本比重的50%以上。机械制造企业规避成本波动主要通过调整价格向下游转嫁来实现,其中生产附加值高、专用性强的产品的企业议价能力较强,因此受钢材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而产品专用性较低、市场竞争激烈的企业则在钢铁价格波动中很难形成有效的规避措施。当然,不同机械产品使用的钢材数量不同,使用的钢材品种也不尽相同,同时行业市场结构不同,企业市场地位不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机械制造企业的利润率。

  由于钢材价格不断波动对企业成本控制能力、下游转嫁能力提出挑战,盈利空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受中国供给侧改革等因素影响,2017年二季度以来中国钢铁价格不断回升,由于政府投资重点集中在铁路、公路、机场、廉租房建设等方面,2014年以来交通及基建类钢材消费增长明显,其价格不断走高,而板材由于下游行业机电、造船、集装箱等尚未明显复苏,价格上涨幅度有限。但随着钢铁企业产能的不断恢复和释放,黑色金属价格短期剧烈波动、长期开始出现上升态势,对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控制造成较大的压力,这将直接影响机械制造企业盈利能力,进而最终影响企业偿债来源的稳定性(见表2)。

  四、部分机械制造企业面临较大的去库存与应收账款回收压力,偿债能力进一步被削弱,行业内企业信用风险将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机械制造行业内企业财务表现弱化,2015年以来中国机械制造行业收入降幅扩大,亏损企业增多。行业内大多数企业的毛利率水平同比有所下降。未来一段时期,由于市场需求不振,大部分企业仍将面临产能利用不足的情况,企业盈利水平面临进一步下滑的压力。机械制造企业为了促进销售,大量采用分期付款、银行按揭和融资租赁这三种销售方式,使得其应收账款快速攀升,长期应收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大量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例如徐工、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企业继续利用其较强的融资能力和多种销售渠道促进产品的销售,尽管收入规模下降,行业内企业应收账款整体却仍然呈上升趋势。在宏观经济保持弱势、下游建设项目需求不旺、设备利用率下降时,企业的回款风险及或有负债回购风险加大。

  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后,机械制造企业加大了新产品线建设及产能升级改造的力度,同时积极寻找机会进行兼并收购,企业的投资活动较为活跃,产能扩张及并购进一步导致企业资金压力增加。近年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企业的资本支出明显减少,其产能扩张步伐明显放缓。由于需求不振,大部分企业持续调整库存,以减轻对营运资金的占用压力。前期较大的投资支出使得许多机械制造企业债务负担维持高位,营运资金紧张。徐工集团、三一集团、柳工集团、厦工股份、山河智能和斗山机械等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在60%以上,总资本化比率均超过50%。由于未来行业内企业经营情况整体并不乐观,且企业投资计划调整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预计未来短期内机械制造行业企业整体仍将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

  五、展望

  总体来看,全球机械制造行业短期仍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这将加大行业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虽然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但行业的盈利能力难以明显改善,行业内企业信用风险将有不同程度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