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大公国际“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大公国际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线上论坛成功举行,论坛对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债券市场进行系统的回顾,共同研判2023年经济发展走势和动向,探索债券市场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并对城投、产业债、普惠及绿色金融、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市场等热点行业信用风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及研判。
大公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柏乐在致辞中指出,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应对一系列冲击和挑战,交出了一份亮点突出的成绩单。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稳定经济运行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和一系列接续措施的加码护航下,经济总体呈现弱修复态势,我们坚信202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大公国际作为央企控股的评级机构,始终以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努力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有资本运营中发挥“评级行业国家队”的功能作用。2023年,大公国际将积极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发挥好弥合投融资双方信息壁垒的重要职能,引导市场资本合理流动,提高资本的社会化配置效率,努力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在稳经济、促发展、防止信用风险扩张等方面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安全格局的构建贡献力量。
大公国际党委副书记、总裁应海峰发表了题为《宏观经济与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主旨演讲。在谈到中国宏观经济时应海峰表示,展望2023年,外部环境、疫情发展和市场情绪变化将是影响我国经济回升速度及质量的主要因素。大国博弈加剧、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深度调整、主要经济体由滞胀步入衰退等预期下,外需大概率将持续回落,国内大循环内生动能亟待加强。疫情管控措施逐步放开,生产生活秩序重回正轨,但疫情影响印记尤在,产业结构、经营理念、消费观念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在持乐观情绪的同时仍不可掉以轻心,经济形势的预期管理成为重中之重,能否提振市场信心将对经济回升速度起到决定性作用。结合“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以及二十大会议精神,预计明年宏观政策将主要围绕扩内需、稳就业、防风险和促增长等方面加码发力,全年经济增长将在5%左右,若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经济增长或有望实现更高水平。
应海峰在谈到明年债券市场表示,随着疫情精准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市场情绪的持续回暖,经济基本面将有所改善,宽信用预期持续升温,债券市场发行规模预计稳中有升,市场利率存在上行空间,信用风险有望持续好转。
在专题演讲环节,大公国际公用一部副总经理韩熙良围绕着城投行业2022年年度回顾与2023展望、大公国际工商部总经理霍霄围绕产业债2022年年度回顾与2023展望 、大公国际金融部副总经理曾汉超围绕着普惠及绿色金融、大公国际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尤祺围绕着不动产证券化未来的机遇、以及大公低碳绿色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萌围绕着2022绿色债券市场回顾与2023年发展展望发表了专题演讲。
此外,本次论坛还围绕“高质量发展中重点行业中长期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题进行了云对话讨论。